中新网10月21日电 北京中国大饭店,10月19日,在这一天,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大的领军企业徐工集团再获殊荣——“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发布,徐工集团荣列第7位,在中国企业里排名第一,继续着行业标杆的风范。
会议期间,中国新闻网财经中心独家专访了前来参会的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这不是记者第一次接触王民了。作为徐工成长、徐工领军、徐工做大做强的老徐工人,也是新徐工带头人,他带领1.8万徐工人缔造了徐工的今天,也规划了徐工的明天:“千亿元、国际化、世界级”。
探究一个企业的前世今生,就要看引领企业长大的掌舵人。王民,18岁进厂,在徐工近40年,把江苏徐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国企,如今做成了一个中国的世界级工程机械企业;把一个历史上最早是1943年解放区的兵工厂,经过22年的凤凰涅槃,重生、再造,并辉煌,成就了中国企业的行业标杆。
回顾徐工的酸甜苦辣咸,王民一笑带过,说要“等退休后出书详谈”,现在还要集中精力“往前看”。他更愿意站在企业、行业、产业的角度,站在国际化、全球化的大竞争环境下,来谈徐工集团如何担当用户价值至上责任、企业做大做强责任、引领行业产业创新责任,还有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打赢全球竞争重任。
同质化竞争赢在“用户价值至上”
中国新闻网:首先祝贺徐工取得位列全球第七的优异成绩。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连续22年排名第一位的企业,徐工近年在行业的表现如何?徐工的表现主要凸显了哪些重要理念和核心价值?
王民:2011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上,徐工领衔中国企业,在排行榜上位居第7位,创下了中国企业有史以来入榜的最佳成绩和记录,对此我们既感到高兴,也感到任重道远。近年来,在整体实力迅速壮大的同时,徐工也不断彰显在自身优势领域的世界级“风范”。在全球起重机制造商10强榜上,徐工位居第二;汽车起重机、大吨位压路机销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12类主机、零部件销量持续位居全国第一。在刚刚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徐工以第123位继续领跑行业。
徐工的成长,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全球产业发展史的赋予,得益于企业自身实力的快速提升,但从最直接、最微观的层面上看,则得益于徐工对诚信的坚守,对用户价值的追求,和以用户为导向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价值创新理念等。今后,徐工将继续发扬诚信品质,坚持用户价值至上的理念,在不断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更高位的进阶。
强强联合央企和银企创新服务模式
中国新闻网:我们注意到,近段时间徐工先后与中核建、中国五矿、中国工商银行等央企和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对徐工的发展有什么助力?
王民:目前,徐工集团正在向“千亿元、国际化、世界级”的企业目标全速前进,以中核建、中国五矿等央企为代表的合作伙伴将成为徐工腾飞的重要支撑。以中国核建为例,中国核建作为中国核工业建设领域的开拓者,已先后承担了我国所有已建和在建核电站核岛工程的建设任务,不仅有国家重点工程,还有国外工程的大订单,在业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国内外工程项目建设、核电工程建设机械设备研发与制造、合作投资、客户服务等领域展开广泛的合作,实现两家企业在各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强强联合,互惠共赢。
另外,徐工近几年来在全面搭建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等企业金融业务平台及加紧成立财务公司的同时,积极推动银企往更宽、更广、更深层次的业务合作,双方通过在授信融资、供应链产品、个人金融、财务公司、现金管理、企业年金、国际结算、资金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和“走出去”业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目前,徐工集团已经先后与中国光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浦发银行签署了“总对总”级战略合作协议。这些“银企合作”,将为客户带来“一站式业务办理”的极大便利,也将为客户的发展和徐工的发展带来更低的融资成本和更高效的“资本杠杆”。并在实现“客户—徐工—银行”三赢的同时,加快壮大徐工的金融业务板块和现代服务业。
打破国外企业全球垄断唯靠创新
中国新闻网:徐工频有大的动作,尤其是在自主创新方面表现尤为抢眼。您如何评述徐工在这个重要领域的表现?
王民:作为行业领军者,一直以来,徐工都以用户价值为导向,从产品技术、制造工艺、技术服务能力等多个环节、多个层面丰富和创造用户价值。徐工以进取世界工程机械技术之巅作为创新目标,汇集国内最高端的工程机械技术人才。依托强大研发力量和多年的强力投入与苦心积累,徐工研发成果正进入重要收获期。
今年上半年,徐工获专利授权262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均超过2010年全年授权量。“钢铁蜘蛛侠”步履式山地挖掘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2000吨履带起重机、12吨装载机等“三重一大”产品完成鉴定、销售,打破国外企业全球垄断,形成了行业颠覆式影响,在国家重点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效益。在核心零部件发展上,徐工自主突破了高端液压油缸、新型变速箱,与德、美、韩等多国企业合资,通过联合创新、协作创新突破了回转支承、驱动桥、发动机等瓶颈。加快突破泵、阀、马达等液压元件核心技术。
今年,徐工被国家两部委授予江苏唯一、首批中国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全球布局研发中心 抢据技术制高点
中国新闻网:前不久,徐工南京研究院揭牌。多年来,做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为重要的创新主体,徐工对行业技术革新的贡献有目共睹。做为技术创新的母体——研究院在徐工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做用。您对以研究院为母体的徐工创新体系有何评价?
王民:徐工集团将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继续加快国内外各个研发平台建设,面向全球布局研发中心,是徐工“十二五”重要战略方向。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正加快建设,将构建极具创新活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研发大平台。以从欧洲并购的两家企业为基础,正加紧建设徐工欧洲研究院,总投资2亿美元的徐工巴西工厂和工程技术中心在加紧建设。在国内成立徐工南京研究院的同时,上海临港出口制造基地和徐工上海研究院也将开工建设。
这些全新平台将推动徐工加快集聚全球技术资源和海内外高端人才,为实现进取世界行业技术之巅的目标注入新的动力。加快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始终牢牢占据国内行业的技术制高点。徐工将借助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后续政策的支持,按照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动态管理要求,积极做好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展技术创新,为徐工“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创新管理搭建徐工信息化采购平台
中国新闻网:信息化建设是您一直关注的重点,做为行业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采购平台的上线,标志着徐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行业前列,信息化建设上徐工有哪些宝贵经验?徐工还有哪些管理创新的突破?
王民:徐工信息化采购平台的建设牵涉面广、难度系数大,其成功上线凝集了全体项目组成员付出的大量心血,也反映出徐工集团通过信息化建设已培养出的一支既懂业务,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徐工集团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是一次创新工程,是承载徐工未来发展的基础性管理工程,是实现集团战略转型的抓手之一,集团上下对这个管理工程寄予厚望。根据集团信息化“垂直平台,水平整合,协同运作,智能分析”的规划原则,最终将实现公司总部、营销中心、经销商三层业务运作,全面打造徐工价值共同体。
近几年,在管理创新和突破上,还实现了徐工机械重组上市,在A股市场募资50亿元,启动了H股发行计划,重塑了品牌、资源、产品线优势及资本市场号召力,加快了徐工实力提高和国际化步伐。通过管控模式转变和精细化管理,推进人财物、产供销、机制、体系整合和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及信息化整体提升,凸显出全价值链竞争优势和效率效益优势,“十一五”末利润、利税分别比“十五”末翻了4番多和3番多。
领先行业国际化 占据部分国家市场前列
中国新闻网:今年,徐工签署了中国工程机械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出口大单。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是徐工近几年发展的重点,目前徐工的国际化进程如何?
王民:徐工实施了积极、稳妥、分三步走的全球化战略,形成了100多家销售服务代理商的全球网络,将产品销售到世界147个国家和地区,“十一五”累计实现出口创汇26亿美元,比“十五”增长了9.1倍,5大主机出口收入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行业第1位。
尤其今年3月,徐工高层代表团访问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受到了查韦斯总统的亲自接见。在经过与委内瑞拉石油公司经过多轮谈判后,徐工最终以全系列、成套性的工程机械产品优势,优良的品牌形象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以及行业首屈一指的强大的制造和服务保障能力,终于签下了中国工程机械出口第一大单。此项目徐工向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出口总计6025台工程机械设备,就单一订单而言,无论是订单金额还是设备台数都开创了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和世界工程机械市场的先河,也创造了中国大型生产企业集团独立承接、独立执行成套工程机械出口大项目的先例。
徐工国际化开拓速度愈来愈快、力度愈来愈大、区域愈来愈广,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实现了市场领先,2010年在巴西市场出口额突破1.3亿美元,汽车起重机占有率达到46%;在波兰市场,装载机占有率达到70%;在哈萨克斯坦整体份额已居第1位,在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居前3位。
寻找西部大开发新增长极落棋新疆
中国新闻网:8月4日,徐工与乌鲁木齐经济开发区签署了徐工新疆装备制造业基地项目的投资协议,这也代表着徐工新疆工业园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您是如何看待新疆及中亚市场的?该项目对于徐工发展战略有何意义?
王民:新疆市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热点市场。尤其作为中央近年来大力发展的西部资源基地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将是带动我国工程机械市场新一轮高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此次徐工集团抓住当前投资成本合理、优惠政策聚焦的有利机遇,适时发展新疆装备制造业基地。项目选址紧邻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火车西站和乌奎高速,占地1300亩,总投资25亿元,主要生产土石方机械、混凝土机械、建筑机械等产品,达纲年产值预计为6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徐工集团辐射西北省份以及中亚等国的工程机械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及出口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在适当契机拓展到结合新疆特殊地缘及资源优势、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新的产业领域。项目对于完备徐工全球制造基地布局体系,深耕区域市场,强化徐工的品牌形象具有潜在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连点成线”从中到外布局全球生产基地
中国新闻网:徐工在国内外基地的整体布局作何考虑?
王民:为加快徐工各大板块的新一轮突破,面向全国、全球的布局也在加速。徐工目前有19个在建重大项目,面向“十二五”的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额在200亿元以上。其中,大吨位起重机基地进展顺利,装载机、混凝土机械基地等集中开工,巴西基地、上海临港基地、挖掘机基地、重卡基地、新疆基地等将开工建设,印尼基地、南非基地、东欧基地、印度基地等正在调研也将尽快实施。
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加快建设,南京研究院揭牌设立,实现了与韩国斗山发动机的合资,以从欧洲并购的两家液压元件系统研制企业为基础的欧洲研究院加紧建设。全球旗舰店、全国千家4S店及25项国际客服体系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徐工全球制造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布局正日益清晰,以此为新的重要推动力,徐工在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的拓展推进也“连点成线”,释放更大的活力和竞争力。
长期看好中国经济 向全球找新增长点
中国新闻网:今年二季度以来,全国工程机械市场一些产品销量出现下滑,行业增速回落,行业“拐点”言论相继辈出。在目前行业整体形势相对较冷的情况下,徐工如何认识和看待“十二五”,“十二五”如何实现“千亿元、国际化、世界级”的发展目标?
王民: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与经济周期和国家投资政策关联度较强的行业,正因为如此,虽然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着很大挑战,但我们从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从中国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我们在水利建设、保障房建设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巨大需求,从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加速国际化进程上,都可以十分坚定信心,中国工程机械的“十二五”仍然有着良好的成长前景。
徐工集团要抓住“十二五”的宝贵机遇期,不断变革突破,永保行业第一位置。十二五,徐工将面向全球拓展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面向客户拓宽、提升工程机械、重卡主机产品和核心零部件领域,面向未来进入高端装备制造,力争明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前3强。
为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落地,徐工将围绕一个中心,即围绕变革调整、优化升级这个中心,全力实施组织和管理变革创新项目。按照徐州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加快实施管理和技术骨干的全新股权激励机制,创新推动全员瞄准3000亿目标冲刺奋斗的用人、薪酬和激励办法,为徐工新一轮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围绕四大业务和四大流程,变革运营模式、管控模式和商业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以开放、包容、创新、奋斗的徐工文化汇聚海内外高端人才,形成适应3000亿规模和世界500强战略的制度流程和资源能力,为徐工规模、内力、产品、市场、板块全线突破夯实基础。将实现两个突破,一方面,规范和统一集成工程机械上市公司的整体运作,实现“十二五”快速发展和持续翻番目标。另一方面,实现“重卡+专用车”整合聚变,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重卡及专用车板块。将提升三大能力,一是提升核心板块尤其是土石方机械、混凝土机械资源整合、翻番增长的发展能力。二是提升国际化快速推进尤其是从世界行业最强对手中夺取份额的竞争能力。三是提升大规模资本运作和全球并购及成功整合的创新能力。
未来,徐工还将进一步加快向“现代型、服务型制造业”的升级转型,积极引进更多、更领先的理念和模式,升级整个管理运营体系。同时,今后几年,徐工更将进一步加快以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和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体系建设,在智能化、轻量化、节能环保等核心技术及制造技术和高端产品自主开发能力上率先实现突破,着力提高核心零部件研发能力,着力提高智能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水平,全力进取世界工程机械技术之巅。我们还将加快国际化进程,实现“由中国到世界”的蜕变,完成“从东方挺身全球”的产业抱负和梦想